非常时期,安利工厂如何做到一“毒”不染?


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利生产基地,每天仍严格地执行网格化防疫管理机制,将生产基地的人群划分到最小数量单位,让区域间尽量完全隔离;每周定期对公共设施设备和公共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,并配以完备的应急方案,尽最大努力,做到一”毒“不染。
从该项目的策划和执行,电气高级工程师邓剑辉始终参与其中,虽说如今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,但实际上,据小A所知,项目执行的过程中,邓工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少。
01 没有消毒药水?自己配!
从决定采用“喷洒消毒药水”的方式开始,各种难题便接踵而来。首先,原料的选择问题:
①医用酒精存在巨大安全隐患,无法大面积喷洒。
②采用人民日报建议的“84消毒药水”,但消毒药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年货,短时间内,根本无法采购到足够的84消毒药水。没有足够的“弹药”,这场攻坚战,难以拿下!但是另一边,复工的安排志在必得,必须保证人员和生产安全。
为了突破这个难点,邓工查阅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》等资料得知:含氯消毒剂均可有效杀灭活病毒,而84消毒药水的主要成分为“次氯酸钠”,于是决定尝试用“次氯酸钠”原液自行配置消毒药水。凭借他十多年的专业知识和同事的云指导,成功配置出了限量版的消毒药水,确保在有效杀灭病毒的同时,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。”

空调设备消毒
02 我不上,谁上!
“万事具备,只欠东风”,待一切准备就绪后,接下来就需要安排人手去执行了。邓工说道:“由于处在春节和特殊时期,人手成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”,而他也是响应的第一人,原因很简单,“我就在广州,我不上谁上?”但其实当时邓工的妻子处于临盆期,也非常需要他的陪伴,在得知复工的安排后,她毫不犹疑地支持老公的工作,因为她觉得有更多人更需要他。
“我就在广州,我不上,谁上。”
有了妻子的支持,邓工便发出“英雄帖”,一方面详细记录和跟进同事们的行程,另一方面鼓舞更多的同事积极响应。短短的半个小时内,消毒小组随即成立。

非常时期,凭借消毒小组高度的投入,5位同事在一天内,便高质量、高效率地对211亩厂区的54台公共设施设备和所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,创下了一次效率之最,为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提供保障。我想,正是应了那句:“如果你真想去做一件事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”吧!

通风口消毒

风柜消毒
如今生产基地有序、安全的生产,离不开一群像邓工一样持续在岗、努力付出的同事。有关疫情越来越多的利好消息,离不开前线最美逆行者的努力。我相信,在不久的之后,冬天终将过去,春天定会来临,让我们继续做好防护,不为国家添麻烦,静候花开,迎接战疫的最终胜利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