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过敏、儿童湿疹……这些慢病泛滥的原罪竟然是菌群失调?



有人说,人类的历史,就是一部不断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。但你知道吗?用药物或治疗打败致病的细菌和病毒时,也会误伤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肠道菌群,让食物过敏、儿童湿疹、哮喘等慢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与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肠道菌们。
相对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病因还算明确的疾病,人类在面对一些“令人费解”的现代病时,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:儿童糖尿病、哮喘、花粉症、食物过敏、乳糜泻、自闭症、湿疹、肥胖症……

这些疾病,几乎同时在发达国家骤然增多,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;这些疾病,困扰的不仅仅是成年人群体,还包括孩子。例如,儿童糖尿病的平均发病年龄曾经是9岁,现在是6岁,最小发病年龄是3岁。花生过敏在20多年前还相当罕见,如今在很多幼儿园里都有会“此区域内严禁坚果食物”的告示,越来越多的儿童正在被食物过敏折磨。儿童湿疹患者的数量在过去30年有翻倍的增长。
人们试图用许多理论来解释上述单个病症,例如食物热量高、睡眠不足导致了肥胖;疫苗引起了自闭症;转基因食物伤害了人类的消化系统;空气污染导致了哮喘等等。
甚至也有很多人认为,这些疾病在儿童阶段出现,是因为人类把自己生活的环境打扫得太“干净”了,以致于孩子们没机会充分地接触到病菌,免疫系统因“缺乏训练”而容易出现过度反应,伤及自身出现上述慢性病。
而更多的科学研究表明,这些疾病“泛滥”的背后都可能与一个共同的“原罪”相关:人体微生物的菌群失调。
生活在人类体表及体内的微生物群,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千年,广泛分布在人体与环境相通的腔道各处,构成了它们自己的生态圈。人类从出生开始,就开始逐步获得这些微生物,一般来说,一个3岁儿童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就已经与成年人非常相似了。
这些微生物菌群,是大自然为人类健康提供的堤坝,它们携带着2000多万个基因帮助人体抵御疾病。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,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。它们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,前提是它们也要受到人类的保护。
遗憾的是,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、卫生消毒剂、杀菌剂、剖宫产等很“作(zuo)”的行为,导致一部分在人体内世代相传的微生物已经或正在消失,打破了微生物生态圈的平衡,导致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丧失。

如此一来,人体的代谢、人体的免疫力、乃至人的认识能力都会受到重创,出现这些令现代人困扰的疾病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虽然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微小,肉眼难见,但不可否认,它们才是地球真正的主宰者。没有微生物,人类将无法呼吸、无法消化、无法健康、无法生存;但没有人类,绝大多数微生物将安然无恙。

千万别以为人类够聪明,研制出了疫苗、找到了抗生素、发明了医疗仪器、我们就可以“高枕无忧”地享受健康和长寿了。杜绝滥用抗生素/杀菌剂/消毒剂、为肠道引入更优良的益生菌,帮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打造丰富多样的生态圈,更是确保人体健康必做的功课。


